古人云:“安身之本,必资于食……不知食宜节,不足以生计也。”合理的饮食,可以使人身体健壮,益寿延年。而饮食不妥,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因而,我国古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饮食的适度,并经过长时间的生活实践,积累了极为丰厚的饮食养生办法和经历。以下可供养生者借鉴:
1. 饮食有节,利身益寿。
“饮食有节”是上古之人的经历之一。2000多年前,管子就曾指出:“饮食节,则身利而寿数益;饮食不节,则形累而寿损。”关于晚年人来说,控制饮食更是健康长命的重要措施。由于当进入晚年期今后,跟着年纪的添加,生理功用逐步减退,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逐步削弱,加之活动量削减,体内所需热能物质也逐步削减。因而,每日三餐所摄入的热能食物也应削减,这样才干更好地坚持体内能量的代谢平衡。假如到了晚年阶段饭量仍不减当年,摄入能量食物过多,必然形成体内能量过剩,剩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,使身体发胖,并影响心脏功用。这也是诱发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。所以,晚年人应适当地控制饮食,以坚持机体能量代谢的平衡。我国古代养生学家以为,谷气胜元气,其人肥而不寿;元气胜谷气,其人瘦而寿。养生之术,常使谷气少,则病不生矣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指出:“饮食自倍,肠累乃伤。”《管子·局势篇》也说:“饮食节,则身利而寿数益;饮食不节,则形累寿损。”现代医学也以为,过食是晚年人的大敌。因而,晚年人的饮食应当少而精,富于营养又易于消化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,约束高脂肪、高热能食物的摄入量。每餐的食量应恰到好处。一般以七八分饱为宜。
2. 进食有时,三餐有别。
俗话说得好:“早饭要饱,午饭要好,晚饭要少。”《寿亲养老新书》中非常重视晚餐的食量:“夜晚减一口,活到九十九。”很多试验标明,留意一日三餐合理安排对养生长命是大有利处的。在食物挑选方面,早餐应挑选体积小而赋有热量的食物,午餐应挑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,晚餐则应吃低热量、易消化的食物。很多试验标明,每天早上一次摄入2000卡热量的食物,对体重影响不大,而晚上摄入相同的食物体重就明显添加,这是由于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和代谢变化都有必定的规律性。一般基础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,大脑处于振奋状况,各种消化腺对消化酶和消化液的排泄增高,同时,对食物的需求量和消化吸收功用也比较强。晚上活动少,能量消耗也小,如体内热量过多,就会在胰岛素的效果下组成脂肪,使人发胖。因而,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非常重要,分配的份额应该是3:4:3。有人习气于早餐吃得很少或不吃早餐,晚餐吃得很多,这对健康是有害的。特别是晚年人更应养成晚餐食少、清淡的习气。
3. 合理调配,不行偏嗜。
人体对营养的要求是多方面的,饮食合理调配可以确保机体所需求的各种营养素,因而,要防止偏食和饮食的单调,否则会发生一系列不良后果。假如偏嗜甜食,特别是晚年人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,乃至诱发糖尿病;如偏嗜肥肉等荤腥食物,则可使人发胖并可导致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;如食物过精密,缺少膳食纤维,易发生便秘、肥壮、胆石症等;膳食纤维过低,大肠癌的发病率就会增高。所以要做到膳食的合理调配,首要要粗细粮混食,做到粗粮细做,干稀调配;副食最好荤素调配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说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”,对现代饮食养生仍有必定的指导意义。祖国医学建议:“谨调五味,骨正筋柔,气血以流,腠理以密。”古典医书中说的“多食咸,则脉凝泣而色变;多食苦,则皮稿而毛拨;多食辛,则筋急而爪枯;多吃酸,则肉胝皱而唇揭;多饮甘,则牙痛而发落。”这些都是通知人们偏食偏嗜对人体是有害的。
4. 食宜清淡,防止过咸。
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都着重,饮食宜清淡,不宜过咸。如《灵枢·五味篇》中说:“咸走血,多食之令人渴。”《内经》中说:“味过于咸,大骨,气劳,短肌,心气抑。”《医论》中也说老人饮食应“去肥浓,节酸咸”。如饮食过咸,摄入盐量过多,可发生高血压病,进而影响心肾功用。据报道,每日食盐量超越15克以上者,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10%。正常人一般每天摄入盐要控制在10克以下。如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或动脉硬化者,有必要控制在5克以下。但在盛夏时节,人体因很多出汗,可使体内盐分丢掉过多,应留意及时充。
5.留意饮食卫生,养成杰出习气。
①食当细嚼,不行饥不择食。细嚼是消化的第一步,咀嚼越细,越有利于消化吸收。
②食勿分神。吃饭需求专心,不要一边吃饭,一边想其他的工作,或看书、看电视,既影响食欲,也影响消化液的排泄,久之可引起胃病。所以,2000多年前孔子就发起“食不语,寝不言”。
③大渴不大饮。若一次饮水过多,水分敏捷进入血液,会添加心脏和肾脏的担负。若饭前很多喝水,还会减弱胃液,影响食物的消化。
④大怒不食。吃饭时要有愉快的情绪,才干促进胃液排泄,有助于食物的消化。假如盛怒之下牵强进食,会引起胃部的胀满乃至疼痛。孙思邈说:“人之当食,须去烦恼。”古人还有“食后不行便怒,怒后不行便食”之说。也是通知人们,进食应坚持心平气和、专心致志,才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。
⑤饭后不要躺卧和剧烈运动。祖国医学指出:食毕当行步踌躇……饮食即卧乃生百病。食饱不得速步,登高涉险,恐气满而激,致伤脏腑。俗话说:“饭后百步走,能活九十九。”也是说饭后漫步有助于促进消化,对身体有利。晚年人或体弱者饭后漫步应慎重。
⑥餐后要漱口刷牙。食后刷牙漱口对坚持口腔清洁和牙齿健康有利。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中云:“食毕当漱口污,令牙齿不败,口香。”饭后漱口是杰出的卫生习气。饭后口腔、齿隙间粘附着的食物残渣,在口腔内的细菌、生物酶的效果下,发生蛋白质麦素及亚硝酸盐等物质损害健康。因而,古人有“君欲口齿健,饭后茶水漱”之说。古人的这些饮食养生准则,不只给咱们以启示,并且也被现代科学证明,是卓有成效的保健益寿良方。